行业图库
建筑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行业?
1 / 1
http://wlw-jzgc.com/file/upload/202104/07/102841251.jpg
简介:
1
1
简介:
   人类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工程发展的历史。工程,承载百姓生活、国家伟业,也承载时代梦想。在每一个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都是迅速发展的行业,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建筑业也在迅速发展,2019年建筑业产值近25万亿元,就业人数5500万,近十多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家GDP的比重近7%,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这样的行业是显然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从业者有没有支柱的感觉?有!在飞驰的高铁上、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在没有红绿灯的高架桥上……但更多的时候没有!讨薪跳楼的农民工、短命的豆腐渣工程、死亡数十人的超大事故……傻大粗黑、没有进入门槛、利润率低、做完工程收不到钱、技术进步缓慢。巨大的反差,使这个支柱行业的从业者,无法找到支柱的感觉。在建筑业市场、政策急剧变化的今天,每个从业者对这个行业既怀着满腔热爱,又充满困惑与彷徨。建筑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1

  建筑业是主动还是被动行业

  建设只是固定资产投资物化的手段,不管建筑业从业者承不承认,建筑业是被动行业,受其他行业的发展和投资的直接影响,并不能自发式增长,是需要其他行业的投资带来建设业务的,比如制造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新的楼盘、国家投资规划新的路网建设等。正如业内某知名人士所言“建筑业不能靠自己投资养活自己,就像开饭店的不能靠自己吃饭解决饭店的生意问题”。

  在我国整个城镇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加起来共占75%,其中,制造业占35%左右,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各占20%左右(例如,2018年的63.5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大行业合计投资48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20万亿元、房地产投资14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万亿元)。尽管如此,来自这三个行业的投资对建筑业的推动作用是有差别的。

  首先来看制造业。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头”,制造业中厂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等,都会拉动建筑业的发展。那么,对制造业的投资有多少流向建筑业呢?研究发现,不同细分制造业情况差别较大:在传统产业,例如钢材加工工厂的建安工程费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在30-40%;在多数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费占比最大,大部分的投资都用于工厂生产流水线设备,而用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投资一般不会超过30%;在一些高科技技术的制造产业,例如芯片、汽车制造等,用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投资比例更低一些,例如,在某电子芯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8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26%。总体来看,制造业的投资中流向建筑业的部分多数情况在25-40%。

  其次来看房地产业。对房地产的投资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方向,而且房地产与建筑业息息相关,其投资态势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发展,但其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管理费用、贷款利息、税费、其他费用等。其中占比最高的当属土地费用,占比达30-4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前期工程费、贷款利息、税费、其他费用等加起来占比也已经超过了30%;而真正形成建筑业产值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占总投资比重不会超过40%。因此,对房地产的投资中大约有40%会流向建筑业。

  最后来看基础设施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最大,但不同细分行业差别较大。一般而言,地上工程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要远远高于地下工程。在地上工程中,市政道路工程比城市轨道工程、铁路工程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更大。例如,某地铁工程的项目总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占比35%、安装工程占比5%,总投资中大约40%流向建筑业;某经营性高速公路的项目总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占总投资比重达68%,总投资中大约70%流向建筑业。总体而言,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转化成建筑业产值的比例最高,某些细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70-80%都转化到建筑业产值里了。

  正是得益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的巨量投资,带动了近年来建筑业的大发展。

  2

  投资能解决建筑业务的发展问题吗

  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建筑企业。建筑企业转型的模式主要是向建筑行业价值链的前后端延伸,朝前端延伸参与项目的投融资,朝后端延伸参与项目的运营和维保。

  参与PPP项目是建筑企业朝前端延伸的业务转型。自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力开展PPP模式以来,众多的建筑企业积极参与这种模式,一些大型建筑央企,也借助这种模式大力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在较短的时间内,基础设施业务迅猛发展,连续几年,业务增速达到30%以上。但仅仅三四年,建筑企业发现,持续参与PPP项目和大量的项目投资,仅仅靠自己自身的经营利润或者经营现金流来支撑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从金融机构举债,则变成企业加杠杆,不断抬高的资产负债率,让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加上中国建筑行业法律还不够完善,大量甲方拖欠工程款,使建筑企业的应收帐款居高不下,投资的资本支出和收入端居高的应收账款,严重制约着中国建筑企业的投资能力,即使应收帐款不高,建筑企业的投资能力也是有限的。

  时间和实践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从2018年以来,建筑企业大幅减少了PPP项目的投资,一些早期的激进投资者,也在近两年开始爆仓,陷入债务危机。在PPP之风减弱以后,建筑企业经营者进一步认识到,PPP项目投资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靠自身利润来维持几乎不可能,靠明股实债银行贷款,也无异于饮鸩止渴。作为被动行业,有投资才有建筑业务,但是建筑企业自身的投资解决不了业务发展问题,企业不要试图用投资解决自己的建筑业务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建筑企业长期从事的工作是工程物化,企业所拥有的专业能力也局限于工程项目的管理,项目投资、运营所需要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能力,在资源、人才、管理体系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每个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具有专业性,建筑企业不可能投入那么多资源去从事运营,即使能勉强应付,也可能因为专业性不够或者没有规模效应,长期难以为局。

  第三,建筑业务是轻资产业务,建筑企业也是轻资产企业,大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很强,在重资产业务和重资产运营方面能力欠缺。建筑企业从轻资产变为重资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迅速下降,资金周转速度迅速下降,在高资金成本的背景下,企业很容易陷入流动性困境。

  过去数年PPP项目起起落落,冒进的企业已经被这个风口打倒,部分激进的企业依然在痛苦中煎熬。这一短期的教训再一次验证,建筑行业是被动行业,大多数企业不能靠投资解决建筑业务的发展问题,建筑企业要依靠自己在工程项目上的物化能力来支撑长远的发展。

  3

  建筑业务的价值在哪里

  投资者才是建筑行业的衣食父母,只有真正能帮甲方解决问题的建筑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在甲方待解决的种种问题中,核心是品质问题和成本问题。

  建筑企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由“重建轻养”到“建养并重”。

  图1-1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路桥建设全社会累计成本投入的对比,由于建设方对短期成本投入和长期成本考量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国和发达国家形成的两条成本投入曲线差异巨大。就路桥初期建设成本而言,中国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但是如果加上后期路桥的养护成本,中国每条道路全生命周期投入的社会资源又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图1-1中国与发达国家路桥建设全社会累计成本投入对比

来源:攀成德公司

  以高速公路为例,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大约在8000万元/公里。养护成本中,小修保养的成本大约在6万元/公里,中修工程的成本大约在145万元/公里,大修工程的成本大约在490万元/公里。根据行业现状,我国公路中大修年限已由“额定五年中修、十年大修”缩短到“三至五年中修、五至八年大修”。据现有大中修频率,以“三年一中修”、“六年一大修”计算,一条高速公路在设计年限(十五年)中将面临约两次大修及三次中修,每公里养护成本将超过1415万元。


  若能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维理念,在建设阶段就考虑到后期养护需求,那么每将一次大中修转化成预防性养护,每公里道路养护成本将减少400余万元。因此,作为施工方,帮助甲方降低成本,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要积极引导甲方的成本思想,从“重建轻养”到“建养并重”,同时也要提升自身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打造高质量工程,这才是甲方所急和所需。


  第二,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


  BOT是一种社会价值比较高的业务模式,工程总承包则是一种客户价值比较高的业务模式。工程总承包的核心理念是让建设单位能“花钱买省心”,在该模式下,建设单位只需提出功能需求并向总承包单位购买专业服务,总承包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功能需求,完成勘察设计、施工、采购、调试等工作,向建设单位交付符合双方合同约定的工程。


  对甲方而言,总体上最好的模式仍然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对当下的我国建筑企业而言,工程总承包是终极模式,是市场的选择。但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设方和总包方彼此的风险都很大。对于总承包单位而言,要实现价格可控(固定总价)、工期可控(固定工期)、性能要求达标(质量合格),需要具备足够的风险承担意识和相应的风险承担能力,坚守契约精神,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客户价值;对于建设方而言,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工程总承包模式,思维转变不到位,也会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价值的发挥带来负面的影响。


  基于此,承担总承包角色的建筑企业,一方面要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包括工程建设和管理实施水平、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信用意识等,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去影响甲方,推动甲方转变思维模式。只有帮甲方解决了品质和成本问题,建筑企业自身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本文节选自李福和老师新书《建筑企业战略透视》第一章,该书是李老师对过往行业从业经历的总结和感悟,共20来万字,凝聚了一位行业专家对行业20多年风风雨雨的深度思考,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五一过后,该书将会正式上线各大电商平台,欢迎各位建筑同仁选购。

  附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透视行业:被动行业,顺势而为


  1.看本质:建筑业到底是什么行业


  1.1建筑业是主动还是被动行业


  1.2投资能解决建筑业务的发展问题吗


  1.3建筑业务的价值在哪里


  2.看投资:建筑业市场到底由什么决定


  2.1宏观经济和建筑业有怎样的相关性


  2.2关注哪些投资态势


  2.3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能持续吗


  3.看行业:大发展三十年后的行业到底会走向哪里


  3.1总体市场规模到了顶峰区间吗


  3.2细分市场在怎样加速“分化”


  3.3建设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4海外市场是坦途还是陷阱


  4.看企业:做大做强到底是谁的归宿


  4.1企业走向大分化


  4.2风险剧增,行业新生态带来哪些新挑战


  4.3大趋势下如何赢得未来


  5.看竞争:市场化是梦想还是现实


  5.1统一开放的外部市场离我们有多远


  5.2企业如何应对外部市场化的挑战


  第二部分透视战略:明确目标,信念坚定


  1.看规划:规划是谋未来还是说鬼话


  1.1为什么要做战略规划


  1.2企业的战略假设前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3画“延长线”还是“跳跃战略”


  2.看方向:大争之世,如何从“战略趋同”走向战略不同


  2.1“千企一面”的企业战略


  2.2为什么企业战略会如此趋同


  2.3“战略趋同”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2.4如何走“差异化战略”之路


  3.看转型:行业还有没有“蓝海”


  3.1转型方向:建筑业有没有“蓝海”


  3.2不打无准备之仗:转型有多难


  3.3只要生长,何须转型


  4.看目标:战略目标仅仅是一个数字吗


  4.1企业是否需要具体、明确的战略目标


  4.2怎么看“胆大包天”的目标


  4.3如何用“三条腿”平衡地走路


  5.重执行:是规划重要,还是执行重要


  5.1战略的执行之美,美在哪里


  5.2如何切实推进战略规划


  5.3战略修正要关注什么


  第三部分透视业务:优化模式,久久为功


  1.看客户:客户,是甲方还是伙伴


  1.1谁是“上帝”


  1.2向服务转型有多难


  2.看产品: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2.1建筑企业有哪些业务产品


  2.2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产品


  2.3对重点业务产品的思考


  3.看区域:区域拓展,难还是不难


  3.1“进城、下乡、出海、向西”热点背后隐藏着什么


  3.2如何选出合适的区域


  3.3区域化建设要做好哪些事


  3.4区域化建设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4.看价值链:价值链延伸,是机会还是挑战


  4.1从价值链延伸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模式


  4.2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模式


  4.3如何转型过去


  5.重执行:业务变革有没有捷径可走


  5.1调整心态


  5.2尊重基本规律和市场规则


  5.3关注变化、研究变化、适应变化


  5.4开放包容,走出路径依赖


  第四部透视组织:善法优术,组织先行


  1.看组织:组织到底有多重要


  1.1企业组织管理的现实是怎样的


  1.2建筑企业的组织模式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走


  1.3选好组织模式后,怎样构建体系


  1.4如何让组织上下行动一致、效率高


  1.5组织改革如何推进


  2.看标准化:标准化对效率有多大影响


  2.1为什么要做管理标准化


  2.2如何建好体系


  2.3如何落地实施


  3.看分配:绩效管理,如何成为高效的指挥棒


  3.1传统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3.2如何做好绩效方案


  3.3推进实施的关键点


  4.看资源:找资源重要,还是优化资源配置重要


  4.1如何整合、优化资源


  4.2要提高效率,核心的资源怎么管


  5.重执行:“大力出奇迹”和“润物细无声”,哪个更有效


  5.1“大力出奇迹”的企业改制不容易


  5.2管理变革做到“润物细无声”不容易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骤变时代,奋力前行


  1.未来的建筑业到底走向何方


  1.1市场总量:增量市场还有吗


  1.2企业结构:将会有怎样的调整


  1.3市场竞争:与对手竞争还是与自己竞争


  2.领先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2.1“存量时代”的领先企业如何谋发展


  2.2优秀企业是怎样转型发展的


  3.国企、民企的未来在哪里


  3.1国企、民企谁更有优势


  3.2国有企业如何求发展


  3.3民营企业如何求生存


  3.4行业下行,标杆企业有哪些发展经验


  4.中小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4.1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路在何方


  4.2中小企业的管理之道在哪里


  5.专业公司的未来在哪里


  5.1专业公司能走多远


  5.2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