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城市副中心明确72项绿色施工措施
 [打印]添加时间:2022-12-0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87
   5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重大工程绿色建设、技术创新专题发布会,介绍了近日制定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指导意见》。
 
  “接下来,副中心工程办将联合市住建委等相关单位,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及三大建筑、东六环改造、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中推广实施该指导意见,确保实现目标控制点和绿色施工量化指标,切实将各项绿色施工措施落地、落细,切实高质量推进副中心规划建设。”副中心工程办临时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陈晓峰介绍。
 
  北京商报
 
  72项绿色施工措施
 
  据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工程各参建单位职责,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节约与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72项绿色施工措施,贯穿于工程项目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移交、保修全过程。
 
  陈晓峰表示,《意见》切实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规划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副中心工程在国家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中做出示范和表率作用。
 
  在具体目标上,《意见》明确,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并鼓励实施装配式建造方式,降低施工现场垃圾排放量,减少施工现场用工量,提高质量和建造效率。
 
  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热门话题,也被纳入绿色工程的考虑范畴。陈晓峰表示:“工程需实施碳排放策划,在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碳排放控制,合理确定碳排放水平,制定合理碳排放控制目标,助力副中心率先实现碳中和。”同时,优先采购全寿命期中环境影响小、环境绩效优的绿色建材,优先选用先进、适用、经济的绿色建造技术。
 
  掀起建设新高潮
 
  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建成、二期正在加快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实现开园运营、北运河北关闸至甘棠闸段实现游船通航、北京学校小学部及黄城根小学投入使用,绿心三大建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轨道交通22号线、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东六环路入地等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项目进展顺利。
 
  北京商报
 
  “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掀起建设新高潮,持续加大重点民生工程调度,推进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基本成型。”陈晓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隧道段目前正在进行盾构始发掘进的最后准备工作。东六环改造工程完工后,将地面原六环打造成为“高线公园”,预计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
 
  首发集团、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负责人何历超说:“未来在隧道中行车时,灯光照明都将实现智能控制。采用照明灯具进行逐盏调光控制,按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交通量变化调节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的亮度水平。”
 
  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则引入绿色能源,创新实用中深层地热、光伏发电、冰蓄冷等能源,实现大量节能,枢纽内部在冬季可以实现近零碳排放。
 
  “枢纽在设计建设中还格外关注绿色出行系统。未来,优先区域内慢行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90%。副中心枢纽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智能化微导向系统,并提供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的“安检互认”,便利换乘路径。”京投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目前已经全都完成混凝土主体结构。三大建筑的能源主要来自地源热泵。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40%。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博物馆的下部还加设了隔震层。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242个隔震支座将博物馆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分离开,使建筑最大水平位移变形能力达到1.2米,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
 
  创新BIM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副中心工程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全面推进BIM技术深入应用,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副中心工程办研究制定的《基于BIM+的城市副中心智慧建造标准》进行BIM模型搭建,不断推进BIM技术从设计、招标、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应用。
 
  北京商报
 
  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目前智慧建筑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告诉记者:“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设过程中,北投集团创新了BIM应用,搭建平台,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放在一个BIM平台上做相关设计,打破了两者的壁垒,目前效果也很明显。”
 
  记者还了解到,在行政办公区,副中心采用地热能耦合传统能源调峰的供能形式,以地源热泵为主,多种能源优势互补、节能高效。运用“智慧运维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地下热源的动态“峰谷变化”情况,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达到最高效节能目标。
 
  在智慧工程方面,副中心还全力打造“智慧工地”,推进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设备应用场景,通过AI识别、焊接机器人、地坪抹灰机器人、安全帽定位系统、塔吊运行监控及可视化吊钩等智能设备应用场景,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