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建筑专场 | 千年凤城,不忘初心——连江老城保护复兴建筑工程
 [打印]添加时间:2021-05-28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92
   原创遗产一所建分五所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收录于话题#院优项目48个
 
  ●
 
  千年凤城,不忘初心
 
  ——连江老城保护复兴建筑工程●项目地点:福州连江县凤城镇玉荷西路北侧
 
  ●完成时间:魁龙坊街区于2021年竣工验收通过,魁龙坊住区于2020年7月报规通过
 
  ●参与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内承担部门: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一所、建筑设计五所、风景园林三所、建筑设计三所、工程设计研究所
 
  01
 
  项目背景
 
  连江,福州市一座拥有上千年建城史的县级历史城市。早在古闽越时期即有居民,三国屯兵造船,建温麻船屯;西晋置温麻县;唐将县治迁至今址,因其形似凤凰,改名凤城,雅称“闽都釐凤”,寓意吉祥。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城池,城内路网交通与水网紧密交织,内通城河长1402米,外护城河长1320米,内外水系与敖江相通;古城格局在上世纪60年代依然清晰可辨,至今仍是福州十邑中格局保存最完整、历史信息最丰富的古县城之一。魁龙坊位于连江老城北部,协署之南,形成年代较早,是古城格局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连江古城价值的精华所在。千年凤城在历史长河中,抵御了台风洪水侵袭,抵御了外敌侵扰;但在当代却面临着逐步被全面“现代化”改造的风险。人口增长带来居民的无序自发建设、历史水系的衰败和填埋、棚改带来的高层住区破坏山水格局……都对千年凤城的初心进行着反复的拷问。同其他历史城市一样,连江也面临着新时代如何处理现代化城市快速扩张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的难题。
 
  这一矛盾在2018年年初的新一轮棚改中集中爆发。在以魁龙坊为代表的传统街区将被改造为80m现代化高层住宅之际,大量明清古建在街区中被发现;一面是古城历史的荣光、一面是当代居民民生的需求,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成为困惑地方政府的重要问题。福建省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指示,连江县委县政府及时叫停了棚改项目,并邀请清华同衡的专家为古城的未来把脉献策,开展对连江县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从县域角度开展城市保护复兴工作,并以此指导魁龙坊片区的棚改工程。原规划方案及效果图02
 
  迎难而上,多规并举,一张蓝图绘到底
 
  清华同衡与福州市规划院组成的联合团队为连江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保护与复兴城市设计、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旧改模式专题研究、旧改示范工程落地实践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深入调研,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千年凤城的价值,共识逐步达成,文化自信开始在心中激荡。连江老城历史格局清晰可辨,遗存丰富
 
  以系列规划为指导,魁龙坊街区及住区建设工程先行启动。遗产一所、建分五所、建分三所、工程设计所、风景园林三所、清控人居光电院、福州市规划院组成联合团队,一同参与实施片区的建筑、景观、市政、照明等全专业工程设计,助力古城在新时代实现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复兴。
 
  魁龙坊历史文化风貌区用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23900㎡;魁龙坊北侧文化住区用地4.8公顷,总建筑面积139844.28㎡,地上71953.86㎡,地下67890.42㎡。03
 
  项目特色
 
  设计秉承立足历史文化要素保护传承及人文礼制的延续,将历史文化遗存融入现代公共生活的设计理念。保护与活化历史街区,创造市民珍爱的“城市客厅”。设计理念承载千年凤城历史文化记忆、山江环绕、粉墙红瓦、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亲切宜人、充满活力
 
  1
 
  “拆改留”向“保改拆”的观念转变
 
  街区内的一座古厝、一口古井、一片残墙、甚至一座“看似普通的”五六十年代建筑,都被精心保护;通过保护修缮、恢复、纪念等多种方式,将不同时期有价值、有意义的历史文化建筑、公共空间和环境要素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要素活化利用实施效果
 
  2
 
  “差异化”控制建筑风貌
 
  宏观上,从城市总体形态考虑,街区与住区风貌控制差异化,形成老城整体的风貌特色及与新城过渡关系。
 
  魁龙坊街区最大限度保留并体现历史人文环境与连江本地建筑特色。保存街巷格局和低矮稠密的空间形态,增加开放空间和公共绿地,营造活力连续的街道界面。
 
  魁龙坊住区位于老城与新城过渡的风貌协调区。棚改原计划就地安置居民,建设80m高板式住宅。项目组通过模式、政策研究,确定了保证一定安置量,使本地居民自住需求尽可能满足,引导其他需求通过异地安置、货币补偿解决的原则。通过多层高密度住宅设计,将高度降为6层同时,保障较高安置面积。通过小街区、密路网、连续街墙及开敞活力空间节点等设计方法,保证住区肌理、尺度与街区的过渡及协调。街区内建筑杜绝仿古,通过地方传统建筑采风学习,领悟地方传统建筑的传统智慧,结合现代功能,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及保留建筑与传统材料的活化利用,既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又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结合功能业态及街巷定位塑造建筑风貌差异化,创造“街区不是一天建成的”、具有生活痕迹的场景。住区建筑形式注重本土气候特征,在建筑风格、材料、色彩上,运用红瓦、石材、抹灰等方式,彰显连江古城风貌地域性。精准推敲,对传统要素进行精炼与现代转译,创造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在地建筑风貌特色。住区杜绝“批量化”设计的“千篇一律”。“单元式”住宅立面设计,增加连续界面的丰富性,削弱建筑的体量,迎合小尺度街巷空间,营造怡人的街巷环境。魁龙坊住区力求建设风貌协调、生活舒适的多层高密度开放街区典范,期望在连江创造更为和谐的街区保护与一般片区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单元式”住宅立面设计
 
  3
 
  街区与开放住区实现开放空间有效互动
 
  打造一片有“时间厚度”的街区和一片“有文化生活”的住区。
 
  街区建设作为起点,重塑老城空间结构,将碎片化的历史文化资源连片成网,依托人文内涵提升城市业态,打造有文化归属与品质生活的连江城市客厅;住区建设推进城市功能优化、民生改善,将保护与民生相结合、以文化服务生活;引导城市容量、高度与风貌控制,建立多层高密度、开放式住区的旧改新模范。
 
  街区与住区毗邻但互不封闭。街区通过街巷格局恢复、肌理织补、历史文化节点的串联塑造,强化“时间厚度”。将城墙遗址、县级文物孙氏宗祠、省级文物仙塔及街区历史文化节点通过连续街道联系,由北向南贯穿住区街区,创造富有地方记忆、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避免封闭大型“现代住区”对城市、街道的消极影响。开放空间尺度多元,既有“口袋绿地”,也有能够举行较大规模集会活动的核心广场。对街巷广场尺度与周边建筑高度进行剖面研究,塑造宜人空间体验。文化节点串联塑造,开放空间尺度多元剖面研究04
 
  实施情况
 
  施工进行落地总控,驻场服务,保障工程落地效果。
 
  魁龙坊街区已于2021年竣工并对外开放,拟评为福建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魁龙坊住区正在稳步推进施工建设。05
 
  社会意义
 
  永远不要低估百姓对自己生活故乡历史、文化、与记忆的迷恋。对于中国若干像连江这样的县级历史城市,珍视历史文化,让城市更新改造更加“不忘初心”,将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塑造融入到历史城市更新的大潮中,才能让新型城镇化的历程更加精彩。我们希望连江,能为此提供示范。
 
  连江老城的问题是当前县级历史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的缩影,一方面是历史遗留的古城街区自主建房不断加高加密、环境品质降低、公共服务配套欠账;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再开发,形成与历史完全割裂的高层住宅小区与大型商业、公共服务设施构成的现代城市面貌。旧改规划调整旨在缓解二元对立的局面,反思以往城市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割裂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推行以保护为基础,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古县城保护复兴的精细化管控和建设模式。探索一条“多层高密度开放住区”的建设之路,兼顾老城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城市发展。为千年县城连江住了一片历史文化遗存为原住民保住了一丝乡愁记忆为未来打造一座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课堂为城市创造了一座“城市客厅”
 
  专家点评
 
  项目以保护历史的文脉和空间实体载体为基础,探索了老城更新的整体模式。布局上采用了动静分离的手法,公共空间承载了历史记忆,私密空间融合了居住功能。整体创造了新老融合的老城环境。交通功能的组织还可优化。